清晨五点的杭州龙井村还笼罩在薄雾中,我跟着茶农老杨走在湿滑的石板路上。他手里提着一盏老式马灯,灯光在雾气中晕开一圈昏黄的光晕。
转过一道山梁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整片梯田般的茶园在晨光中若隐若现。蹲下身,指着几株茶树说:\"看,这才是真正的宝贝。
我凑近观察,发现这几株茶树的叶片形状与周围略有不同,叶缘的锯齿更细密,叶脉纹路呈现出奇特的网状结构。
嫩芽在掌心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,既有茶香,又带着淡淡的药草味。更神奇的是,叶脉在晨光下竟然泛着极淡的金色纹路。
上午九点,我们带着鲜叶回到老杨的茶坊。他的炒茶手艺是祖传的,铁锅烧热后,只见他双手在锅中翻飞,嫩绿的茶叶在他掌间跳跃。最令我惊讶的是,老杨炒茶时会根据茶叶的状态调整呼吸节奏。
炒制过程中,茶香逐渐变化,从青草香转为熟果香,最后竟透出一缕若有若无的药香。的神奇之处——每道工序都会激发不同的药性。
下午品茶时,老杨取出一个老旧的紫砂壶。跟了我三十年,\"他注入沸水,\"早就养出茶性了。
茶汤呈现出琥珀般的金黄色,入口先是清甜,继而泛起一丝微苦,最后喉间回甘悠长。最奇妙的是,喝完后不久,我连日来的头昏脑胀竟然缓解不少。
果然,那晚吃了油腻的东坡肉后,一壶陈皮白茶下去,胃里顿时清爽许多。老杨说这是茶性在化解油腻,陈皮则帮助运化。
我尝了一口刚制好的祛湿茶,滋味比平常的龙井要醇厚,带着淡淡的木质香。连喝三天后,果然感觉身体轻松不少,连舌苔都变薄了。
立夏那天,老杨带我去了趟后山。林深处找到几株野生的\"苦丁茶\",叶片比普通茶树厚实许多。
回茶坊的路上,老杨突然在溪边蹲下,摘了几朵白色的小花。他把花放进我的茶篓,\"配上菊花和枸杞,就是明目茶。
渐渐地,我发现老杨的茶坊就像个小型中药铺。墙角摆着各种瓶瓶罐罐,装着晒干的橘皮、野菊花、山楂干等配料。最特别的是一罐黑乎乎的茶膏,老杨说是用十年陈茶和蜂蜜熬制的。
有一次我感冒发烧,老杨给我泡了杯奇怪的茶——深褐色的茶汤里飘着两片姜和一颗红枣。
果然,一杯下肚,浑身冒汗,第二天就退烧了。老杨说这是陈年茶砖的妙用,年份越久,退热效果越好。
现在我的包里总带着老杨给的几样茶:
上周同事熬夜加班,我给了他一片老杨的\"安神茶\"。第二天他惊喜地说,居然睡了五年来最踏实的一觉。我告诉他,这就是中国茶道的精髓——茶香里藏着千年的养生智慧。
临别时,老杨送我一个竹制茶筒,里面装着特制的\"四季茶\"。
如今每当我泡茶时,总会想起老杨炒茶时专注的神情。也许,这就是茶道最深的奥秘——在一注水、一叶茶中,品味天地自然的馈赠。